慈雲山

慈雲山美食回憶錄:煲仔飯與石磨腸粉的故事

wp

在香港,每一個角落都有其獨特的故事和味道,尤其是慈雲山這個充滿歷史感的社區。《美食新聞報道》最新一集帶大家走進慈雲山,探索當地飲食文化的魅力。節目主角Ray,一位土生土長的慈雲山居民,他的餐廳不僅是美食的聚集地,更是回憶的容器。「特別是近兩三年變得很快,不再像以前般繁華,其實都幾黯然,不太開心。」Ray說。他透過餐廳,努力保存那些逐漸消逝的地道風味。

慈雲山的經典小食

慈雲山的街頭小食,如炸老蛋、炸布腸及炸老柴,都是當地居民共同的記憶。「這3個小食起源於區內某個巴士站旁的一間小食店,以前很多區內讀書的學生,放學都會去那裡吃個小食才回家,是慈雲山成長的70、80後的共同回憶!」Ray解釋。這些小食不僅是味蕾上的享受,更是一段時光的見證。

創新與傳統的結合

除了傳統小食,Ray也不斷創新,推出新的菜式吸引顧客。「煲仔沙嗲牛肉麵」便是其中一例。「餐廳本身因為煲仔飯而被人認識,而我自己很喜歡吃沙嗲牛肉麵,一直都很想找一碗很濃味的沙嗲牛肉麵!當時疫情爆發,餐廳亦被迫停業一個月,那時我找了本地一間沙嗲廠合作,研發屬於自己的沙嗲,經過一個月用不同配方成份去嘗試後,終創出屬於自己口味的沙嗲,最高峰更試過一個月賣出一噸沙嗲!」Ray分享他的創新之旅。

特色煲仔飯的誕生

餐廳的另一大招牌是「流浮山金蠔蝦乾煲仔飯」,這道菜最初並不順利,甚至引起了Ray與母親的意見分歧。「因為始終金蠔屬較貴食材,就算我不賺錢,都要賣百多元一煲。而這裡是做街坊生意,定價不能太高。」但Ray堅持下去,最終也獲得顧客的認可。「當煲仔飯蓋上時,會把所有食材的香味滲到飯底,這就是煲仔飯的魅力!雖然飯看起來平平無奇,但上面的餸就可以把精華及鮮味滲到飯底。」

社區的共融與支持

面對競爭,Ray的經歷卻是正面的。「隔離左右街坊舖頭都無眼紅,反而附近餐廳老闆更有走過來跟我說,幸好現時令整條街有了生氣,因為疫情時街上真的無人。另一間餐廳老闆都說:『好彩,大家都做返旺條街,生意都好了一點。』自己感觸很大,同行不一定是敵國,很多位置都可以大家互相支持,對行業或地方上都是好事。」Ray的故事不僅是關於美食,更是關於社區和諧與共生的美好範例。